讓第一責任人真學真會扛起“安全第一”
發(fā)布時間:2024-05-06 15:34:57 發(fā)布人:小編 分類:最新資訊
安全生產,就是在保護生命,責任重于泰山。2024年,國務院安委會部署開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(以下簡稱三年行動),正在持續(xù)深化、穩(wěn)步推進。其主要任務分為“八大行動”,打頭的就是開展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安全教育培訓行動。這是踐行“兩個根本”的實招,是推動“預防為主”的良方,必須做到全覆蓋、真踐行,以“關鍵”帶全體,以培訓促提升。
實踐證明,生產經營單位是安全生產的主體,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。風險能否被識別,隱患能否被整治,事故能否被防范,關鍵要看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意識和能力水平。關鍵中的關鍵就在主要負責人,就看他會不會、行不行、干不干,能否當個明白人、帶動手下人、抓好頭等事。這就是老百姓常說的“老大難,老大難,抓住老大就不難,老大一抓就不難”。至此,治本之策脫穎而出:怎樣抓住第一責任人,讓他們真學真會,扛起“安全第一”。
行動一直在持續(xù),預防始終在加力。從2020年開始的全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,到2022年的安全生產十五條措施,再到全國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2023行動,強調主要負責人擔起第一責任,一以貫之。特別是近兩年來,化工(危險化學品)、城鎮(zhèn)燃氣、礦山三次大培訓,讓數以萬計的第一責任人“知敬畏、明責任、控風險、提能力”,在精神上補了鈣、能力上充了電、行動上加了油。此次三年行動著力壓茬推進、鞏固完善,提出分步走、全覆蓋等目標措施。各地、各部門要結合實際,抓好落實,不斷提高標準、掃除盲區(qū)。
很多想不到、管不到、做不到,歸根到底是各種各樣的“不行”,比如一沒意識,二少本領,三缺壓力。對第一責任人來說,盡責必先明責。對他們開展安全教育培訓,首先要從認認真真學法條抓起做起。不管是法定代表人、實際控制人、實際負責人,都要嚴格履行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責任,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全面負責,嚴格落實安全生產法等賦予的法定職責。教育培訓歸根到底是要做通思想工作,喚起參訓人員的主觀能動、行動自覺,牢記法律“高壓線”,知責于心、明責于行、擔責于肩、盡責于常,守住安全生產“紅線”。
安全生產“實”字當頭,不懂安全真要人命。2023年8月23日,在黑龍江五大連池一垃圾站,一人跌入儲罐,兩人前仆后繼,主要負責人也執(zhí)意入罐,最終四人均遇難。所以,對第一責任人開展安全教育培訓,重點在賦能。一要掌握應知應會,對要點難點“一口清”,對檢查督查心中明,堅決不當安全“睜眼瞎”“門外漢”。二要細化使用運用,結合單位實際,既杜絕設施設備環(huán)境的“硬傷”,更消除制度管理和人員素質的“軟肋”,統(tǒng)籌采取人防、技防、工程防、管理防等措施,不斷提升本質安全水平。三要持續(xù)行動帶動,一把手站到第一線、樹立硬作風、打造“軟實力”,帶動全體員工講安全、敬安全、抓安全、保安全,真正把“時時放心不下”的責任感轉化為“事事心中有底”的行動力。
常言道:“樹不修不直,人不教不才”。組織安全教育培訓,只是萬里長征起了步,后面的文章更要做深做實。有關部門要當好教練員、檢查員、裁判員,監(jiān)管持續(xù)繃緊弦。去年化工(危險化學品)大培訓后,河南省應急管理廳給參訓的主要負責人“留作業(yè)”,全省669家相關企業(yè)全部開展“七個一”工作(即開展一次安全生產大討論,一次全員安全責任制履職情況排查,一次重大隱患專項排查,一次隱患整改大起底,一次事故警示教育,一次應急救援演練,一次承包商、供應商大起底),效果明顯。類似經驗,還有很多。明責是動力,賦能是助力,監(jiān)管是壓力,三力合一,必出成績。
安全發(fā)展、國泰民安,靠的是基層穩(wěn)、基礎牢。去年,我國市場主體已達1.7億戶,承載著7億多人就業(yè)。生產經營是一個持續(xù)動態(tài)的過程,“人機環(huán)管”時刻變化,風險隱患此消彼長,防風險、遏事故不可能一蹴而就、一勞永逸,必須抓住關鍵、治住根本。“十年樹木,百年樹人”“少換頻道,多演連續(xù)劇”“喚起工農千百萬,同心干”,只要工作做到位,事故持續(xù)降下來,根本好轉一定能實現。
(執(zhí)筆:俞曉東)